ballbet貝博2025年環山西自行車騎游大會(興縣站)吸引全國600余名騎行愛好者參賽。
2025年“全民健身 健康中國”全國縣域足球活動山西省基層賽區啟動儀式在興縣舉行。
9月21日,“杏花村酒杯”2025年環山西自行車騎游大會(興縣站)在山西興縣圓滿落幕。來自全國各地的600余名自行車騎行愛好者沿著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展開騎行角逐,在速度與激情中領略興縣的黃河風光、紅色底蘊與古村風情,共同書寫了一場“體育+文旅”融合的盛大篇章。
窺一斑而知全豹,此次自行車騎游大會是興縣以“體育+文旅”為發展引擎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近年來,興縣立足資源稟賦,大膽探索,以體育為紐帶,將豐富的農產品、璀璨的紅色文化、獨特的民俗非遺和秀美的自然風光串聯起來,構建起“農文體旅”共生共榮的發展新格局。通過一場場激情四射的體育賽事、一個個獨具匠心的農趣活動、一件件走出深山的非遺產品,興縣成功地將賽場變成了展場,將游客變成了顧客,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動能,走出一條以體興農、以文促旅、多元融合的強縣富民新路徑。
興縣——一片浸染著革命鮮血的紅色熱土。1937年,八路軍120師在這里建立晉綏邊區革命根據地,次年創建的“戰斗籃球隊”開創了“體育為抗戰服務”的先河,為這片土地注入了獨特的紅色體育基因。
如今,這種體育精神已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走在興縣城區,隨處可見的運動場景令人欣喜:清晨的蔚汾公園里,老人們在健身器材上鍛煉身體,年輕人沿著塑膠跑道晨跑;午后的各中小學校園里,孩子們在標準化運動場上盡情揮灑汗水;傍晚的全民健身中心,羽毛球、乒乓球愛好者們激戰正酣。“鍛煉的地方多了,大家的精神頭兒也更好了!”王大爺的話道出了興縣群眾的心聲。
這一派全民健身的繁榮景象,得益于興縣對體育設施建設的持續投入。據了解,全縣已建成多個標準化中小學體育運動場所,城區公園廣場健身設施覆蓋范圍不斷擴大,農村健身路徑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國民體質監測數據顯示,當地居民體質合格率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
在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內,陳列著當年戰士們用布條纏成的籃球、自制的木質運動器材等珍貴革命文物,無聲地訴說著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興縣體育部門負責人表示:“我們要讓紅色體育精神代代相傳。每年都會組織青少年參觀紀念館,開展紅色體育主題教育,讓孩子們在運動中感悟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為了進一步弘揚紅色體育文化,興縣還創新開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動:組織“重走抗戰路”紅色主題徒步活動,讓參與者在行軍路線上重溫革命故事;舉辦“戰斗杯”系列體育賽事,延續抗戰時期的體育傳統;開展“體育黨課”特色教育活動,讓體育競技與黨性教育相結合。
今年夏天,興縣掀起了一場席卷城鄉的體育熱潮。7月18日,2025年“全民健身健康中國”全國縣域足球活動山西省基層賽區啟動儀式在興縣職業中學標準化足球場舉行。當著名足球運動員徐云龍現身綠茵場時,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
與此同時,在蔡家會鎮舉行的第二屆“村BA”籃球賽同樣火爆。多支代表隊的球員們身著印有各地標識的球衣,在新建的燈光籃球場上展開激烈角逐。“這才是真正屬于我們老百姓的籃球賽!每天晚上都有很多人來看比賽,熱鬧極了!”當地村民笑著說。
這些賽事不僅是一場體育競技,更成為連接城鄉、融合產業的平臺。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的講解員帶著球員參觀展覽時,用革命文物講述艱苦奮斗的故事;籃球賽場邊,當地居民將特色小吃遞給裁判,笑語中傳遞著老區人民的熱情;乒乓球賽場外,特色雜糧美食成為運動員們的“能量補給”。
據了解,今年以來興縣已舉辦多場各類體育賽事,參與群眾數量顯著增長。體育賽事正在成為興縣展示形象、促進消費、推動融合的重要載體。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興縣推出了“賽事+”模式,通過體育賽事帶動農產品銷售、文化展示和旅游推廣。在“村BA”比賽期間,同步舉辦農產品展銷會;在足球邀請賽期間,組織參賽隊伍參觀紅色景點;在乒乓球比賽期間,開展非遺展示活動。這種“以賽促產、以賽促旅、以賽促文”的創新模式,有效激活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興縣的創新實踐不止于賽場。在近期舉辦的全國縣域足球活動山西省基層賽區的舞臺上,興縣精心打造的“農文體旅”融合盛宴成為最大亮點,展現出了老區產業轉型升級的豐碩成果。
足球比賽間隙,大型舞蹈《青春飛揚》的演員們以矯健的舞姿、靈動的步伐,展現著興縣人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歌伴舞《夢回蔡家崖》用悠揚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唱,帶領觀眾穿越時空,回到那段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晉綏霸王鞭與秧歌表演中,舞者們手中的霸王鞭上下揮舞,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與歡快活潑的秧歌節奏相互呼應。現場的歡呼聲、掌聲交織成一片,濃郁的地方特色讓大家深深陶醉。
賽場之外,興縣的特色農產品和非遺產品備受青睞。多種優質雜糧產品整齊陳列,從金黃飽滿的小米,到各種雜糧面粉和深加工產品,展現著“中國雜糧之鄉”的獨特魅力。非遺展臺上,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集中展示,剪紙、布藝、刺繡等手工藝品精美絕倫,吸引大量游客駐足欣賞。
當地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表示:“通過體育賽事這個窗口,我們讓興縣的優質農產品和非遺產品走出了大山,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
美食區內,當地特色小吃攤位前排起長隊,游客們爭相品嘗這些地道的興縣味道。“沒想到來看球賽還能品嘗到這么地道的特色美食!我要多買些雜糧特產帶回去給家人嘗嘗。”來自外地的游客贊不絕口。
這種融合發展的效益正在持續釋放。興縣創新推出“體育+農業”模式,將山地自行車賽道設在田間地頭,讓參賽者在競技中感受田園風光;開展農事體驗活動,將采摘、農耕與體育休閑結合,既豐富了鄉村旅游內容,也為農民拓寬了增收渠道。
打造體育強縣,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支撐。興縣構建起了立體式全民健身網絡,不斷推動體育設施提質升級,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更加優質、便捷的健身環境。
在城區,新建的市民健身廣場和全民健身中心配置了現代化健身器材,科學劃分了有氧運動區、力量訓練區、球類運動區等功能區域,滿足了不同年齡段群眾的健身需求。完成升級改造的蔚汾公園和城區體育場,成為集運動、休閑、社交于一體的綜合性場所,日均接待健身群眾數量持續增長。
在農村,多處閑置空地和村口廣場被巧妙盤活利用,建成小型健身廣場,安裝健身路徑、乒乓球桌、籃球架等設施,實現行政村健身設施全覆蓋。“現在出門就能鍛煉身體,村里老老少少都愛來健身廣場活動,鄰里關系更融洽了!”當地村民表示。農村體育設施的完善,不僅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更推動了健康鄉村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興縣創新推進“15分鐘健身圈”建設,引入智能管理系統打造智慧體育示范區。通過數字化服務平臺,居民可實時查詢場館信息、預約場地、報名參賽,真正實現“健身無憂”。同時,建立健身設施定期巡查維護機制,組建專業維護隊伍,確保各類健身設施安全運行。
這些投入正在產生顯著效益。近年來,興縣接待體育旅游人數持續增長,體育產業帶動就業效果明顯。體育,正成為興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未來,興縣將繼續深化“農文體旅”融合發展,規劃建設體育產業園區,打造體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動數字技術賦能體育產業,讓這座紅色老區在新時代煥發更加絢麗的光彩。(文/秦嘉良 張亞東 圖/張亞東)
“今年前9個月我家收入一共3.1萬多元,僅通過土地流轉種植馬鈴薯和在基地干活,收入就增加了1萬多元。”在山西省陽泉市盂縣東梁鄉東梁村,村民王建明掰著手指算起豐收賬。…
戴上眼鏡,躺在沙發上,眼前出現虛擬場景:自己仿佛在飛躍高山峽谷,雄鷹不時從身旁掠過,風聲呼呼作響。忽然,一個360度的大轉體,讓人發出驚呼,倍覺興奮。…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于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